【揚眉女子】幼年與金庸梁羽生為鄰見盡文化人  劉天蘭:創意不應去到65歲就停

娛樂

發布時間: 2022/03/03 15:41

最後更新: 2022/03/06 22:30

分享:

分享:

劉天蘭雖年屆退休之期,但她認為,休息是需要,但不用退,並自覺好幸運,細細個已開始接觸這行以創意掛帥的行業。

請原諒筆者小心眼,先行暴露被訪者今年踏入香港法定退休年齡,香港時裝教母劉天蘭(Tina)聳聳肩笑着回答:「創意不應去到65歲就要停吧!休息是需要,但不用退,自覺好幸運,細個開始接觸這行以創意掛帥的行業……」由80年代已開展非一般的工作模式,她看退休的高度和心態,當然也不一樣吧!

劉天蘭(Tina Liu) 香港著名形象設計師,其父劉芃如曾擔任《大公報》國際版編輯。4歲時,其父因飛機失事離世;16歲移民加拿大溫哥華;1978年獲得溫哥華華埠小姐冠軍;1982年回港發展,身兼多職,是Slash的元祖:化粧師、模特兒、演員、歌手、電影副導演、《號外》執行編輯、ESPRIT形象總監,開唱片公司,電台台長及節目主持等等;2013年出版之自傳《原來天蘭》,並開設首間配飾店Tina's Choice。現任香港電影美術學會副會長,並為將於香港文化博物館在有關香港電影美術展覽任策展人之一。(黃建輝攝)

關於劉天蘭,《號外》創辦人之一也亦師亦友的鄧小宇曾這樣寫道:「我常揶揄她,她的30年,其實是數個人的事業成就的總和。天蘭往往以金句回應:『我沒有什麼豐功偉績,只有很多快樂記憶。』」

一言以蔽之,對伊人來說,過程比結果重要,誠如她那外人認為很美滿的人生。

不過其遺憾是未能跟父親劉芃如相處多一點時間:「跟他的記憶,全都是4歲前。自細從長輩口中,感到他的精神仍在,當然還有些照片,他留下的書,這幾年有開始睇番。但如果有一個爸爸陪着成長,應該會豐富好多,沒有互動是一種遺憾……」

最新影片推介:Jeremy專訪 

我有很多快樂記憶

劉父是40年代中國文學繙譯界周煦良的得意門生,來港後與查良鏞和梁羽生等為鄰,朋友圈盡是見識廣博的文化人:「自幼從這些環境長大,是很幸運的。」

Tina續指:「這種氛圍對個人修養會有好大影響。聽他們聊甚麼,怎樣聊,都獲益良多,談話時的jokes都很文藝的。可能只是普通一句問在等甚麼,對方說去洗手間先,另一人會說:『倚馬可待吧!』馬桶的馬,真的很絕!到現在我仍記得這一幕。」

她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小學,16歲時,家人送她到加拿大讀書,完成傳理系學士課程便決定回港。

因當上《號外》模特兒後,繼而加入雜誌,職責是製作統籌和化妝工作:「是我大開眼界的時期!當時本書的美術總監是張叔平,個個月好像做project,沒有人跟你說不可以,『去啦!試啦!』,大概這群人的taste是這樣,炒埋一碟是很有趣的。所形成的一種《號外》獨特美學,確實影響好幾代,很深遠!」

2018年5月《號外》在上海舉行了500期封面展覽,1990年1月號是當年十個經典封面之一,主題是《反串》,封面人物是張國榮,由劉天蘭操刀造型。差不多30年後,雜誌再次邀請劉天蘭客席重新創作,並找來女兒岑寧兒穿燕尾服作另一次反串。(圖片:被訪者提供)

也許如她所說,每個人都是海綿/databank,她只剛巧幸運地在良好環境下耳濡目染成長:「我沒讀過design,只因興趣是藝術和設計。更讓我深信將時間放在適合的地方,是會產生很大的分別。對的,對自己會很有用和愉快,放錯了,就算多努力都開不了花。」

除了《號外》,Tina在80年代時開了黑白唱片公司,簽了葉德嫻作歌手,為她打造的3張唱片:《我要》、《千個太陽》和《邊緣回望》,是她很引以自豪的創意設計代表作:「由創意到執行到出品,均由我經手,參與度和自主權大很多。現在回看,我仍然覺得好開心,能在香港唱片音樂製作上有過這3張作品。」

其後當上ESPRIT形象總監和創辦全港首間形象顧問專門店「架勢堂」,已是後話。

另一經典封面是是1979年9月號,主題《中國靈感》,由梁家泰操刀攝影,劉天蘭充當模特兒。劉天蘭請來廖子妤和陳漢娜來個40年後的重新演繹。(圖片:被訪者提供)

有健康才能走更遠的路

著名詞人黃偉文這樣說:「如果沒有劉天蘭的話,今日的香港可能仍然好薯。」今天的她回應:「當時只是自己貪得意玩下寫下,原來會不知不覺地啟發了他人。所以,經常提醒自己每個人做甚麼事情,都得好好做,要對自己所做的負責任,因你不知從中會影響多少人!」

然而,劉天蘭之所以願意接受訪問,只因希望千叮萬囑過了花甲之年的朋友們,要好好關注自身健康:「講來講去都是老生常談,但原來只要實行就真的可以!因身體不好,沒精神,不退下來也不能,退休,不是代表讓身體直綫退化。」

點擊圖片放大
+5
+4

年少熱愛運動,因工作太忙而放低了很久,直到身體以腰痛方式發出警告,她才猛然醒覺:「可能後生復元快,但一過40歲,常覺得人很重,腰骨痛到要定期去看脊醫。於是決定在60歲生日前,給自己一份生日禮物——做運動,並調整自己飲食習慣,戒了好多脂肪食品。新陳代謝好了,人也足足瘦了廿多磅!」

Tina每星期到健身室兩次上堂,每堂教練會安排兩組運動,當中包括:負重運動和慢跑45分鐘。補身之道是飲食清簡,不碰油膩食物,而所有營養補充品如維他命,都會定時服用。

身體機能回復正常,去年跟香港電影美術學會復辦的《開班!電影美術及服裝造型十三課》,她也應付自如。

疫情期間,她為將於今年舉行的HKFAA展覽四處做訪問,邀請香港不同年代首屈一指的美指作口述歷史,其中一位是黃仁逵,為香港過往電影補完一些鮮為人知的事與情。(圖片:被訪者提供)

人生變數多

這位抱着「搞好身體,思想不退步,就做乜都得」心態的香港電影美術學會副會長,今年身份又多了一個「策展」的名銜。

香港文化博物館將在秋天舉辦一個有關香港電影美術的大型展覽,她是策展組成員之一:「我們用了3年時間去搜羅和籌備,如何把這幾十年香港電影美術的故事放在展覽上,我們訪問了好幾十個幕後美術組,由他們的故事為香港電影史作一些特別的補充。」

Tina稱:「人生好多變數,我base on 好奇心,3、4年前我可沒想過自己會策展,或者如外國一句諺語:all in good time。」

退休不過是一個階段,對她如何aging gracefully,才是重要功課,而這些年後她的解讀是這樣:「你是老了,但你擁有的東西多過以前,人生也比以前豐富。耗掉的是青春,但你確曾擁有過,沒有人拖欠過,只視乎當時有否好好利用。當然,要個人本身graceful,才可aging gracefully。」

場地提供:BASAO tea

記者:黃鑑江